南康望湖亭
八月渡长湖[1],萧条万象疏[2]。
秋风片帆急,暮霭一山孤[3]。
许国心犹在,康时术已虚[4]。
岷峨家万里[5],投老得归无。
[注释]
[1]长湖:鄱阳湖,其形南北狭长。
[2]萧条:萧疏零落。
[3]一山孤:指鄱阳湖中的大孤山。
[4]康时:即匡时,救正时弊。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,以康代匡。术已虚:政术见解不被采纳,成为虚有、空有。
[5]岷峨:岷山与峨眉山,都在四川境内。
[点评]
绍圣元年(1094)苏轼赴英州途中,在安徽当涂接到了再贬建昌军(今江西南城)司马、惠州(今广东惠州市)安置、不得签书公事的诏命。此诗是本年八月经南康军(今江西星子县)时作。贬谪途中,秋风凄紧,万象萧疏,片帆急驶,暮霭山孤。诗人一再遭受打击迫害,报国济世之心未改,却苦恨匡时之术不被采纳,又忧伤投老难归万里外的故乡。深沉悲凉之情与萧疏阔远之景交相融合。“片帆急”与“一山孤”既是实景,又似带有象征意味。全诗苍凉激楚,颇有杜甫晚年五律气韵。《纪评苏诗》卷三八说此诗“存唐人声貌”,却又云“无味可咀”,是苛刻不实之评。